理工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理工故事

理工故事

理工故事

师者匠心 臻于大爱——记我校优秀教师、教育学院戴玉英老师

发布时间:2022-10-25 来源:新视野字体:【
浏览次数:2424

戴玉英,女,1971年生,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心理学硕士。入校以来,先后担任过17门心理学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和4届班主任工作,现主要任教《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职业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2017年的一场手术和一位师长的离去令她的人生出现了拐点,从此她的目标更清晰,内心更宁静,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去汲取“爱”的能量,并将这爱传递给身边的师长、学生、亲朋,乃至社会他人。

五年来,她积极参与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省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且为团队核心成员;指导学生获批两项省级“大创”项目,获得“互联网+”大赛校一、三等奖各一项;参与市厅级重点资助项目一项,横向科研项目一项;担任钟楼区小学教育集团心理顾问,开展多次调研、讲座、团辅和个别咨询,成效显著,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自2018年以来,多次获得校级考研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和优秀毕业论文团队奖,为“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核心成员。

她感谢生活在教育学院心理学系这个充满爱的集体。宽松而人本的氛围让她灵感迸发,相互支撑与成全的作风催她奋进笃行。

以爱为引,润物无声

坚持以课程为载体,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戴玉英老师指导教材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努力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潜移默化于学生品格的塑造活动中;与学生课堂之外的接触更是隐性的思政教育,戴玉英老师深谙其道,一次作业的引导性表扬、一个不合适言论的及时纠正、一句日常交流中的亲切关怀,都可以在学生心里种下德育的种子。疫情期间接送学生外出就医途中,她为师如母,与学生热情交谈,关心学生身体不适的原因,并纠正他们错误的饮食和生活观念,润物细无声,戴老师用她的思教“妙招”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以爱为基,严慈并济

严慈并济是为之计深远。在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上关爱学生如慈母,但在学生的学习态度、毅力和行为习惯上,戴玉英老师却绝不姑息,她深知品格上的瑕疵将会成为毁坏学生千里之堤的蚁穴,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要求为之计深远。纵观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比较他们之间的发展差异,使她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人才观,“敢于实践,勇于探究”将是居于当代大学生素质之巅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在2021年她以学生实践项目为抓手,建立专项指导教师团队,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其中“艺术治疗对小学特殊儿童干预的实证研究”成功获批省级重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薪火宝贝润心行动计划”和“星星筑梦—融合教育中特殊儿童的特色课程设计”分获校“互联网+”大赛一、三等奖项。

戴玉英老师还积极参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她深感荣幸自己是心理学系团队中的一员,积极参与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心理学》作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省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工作。

在教科研项目上,她同样笃行不怠,于2021年参与一项常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重点资助项目研究,参与一项横向科研项目(天长市工业学校、萧县师范学校班主任素质提升研究与实践)。

以爱为途,服务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心理学常识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学的服务需求不断加强,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借助教育学院搭建的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平台,她担任了钟楼区一个小学教育集团的心理顾问。两年里,她在综合调研学校心理建设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开设心理讲座,为高年级家长支招,也为广大教师们应对疫情提供心理援助;为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开展心理团辅,也为特殊心理需求的孩子提供个别咨询,还为钟楼区妇联和天宁区某中学开展过教师心理辅导,在服务社会方面,戴玉英老师总能想学校所想,急学生所急。让心理学知识技能真正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并将自己所学的中医文化和思想融入其中,与新时代教育共呼吸同发展,戴玉英老师一直在路上。

“爱出者爱返”,爱的施与受是循环的,也是增值的,她将从中国文化与工作团队中汲取的爱的能量融入思想中,化作春风细语,渗透进每一堂课,去摇曳每一颗心灵。(供稿/教育学院;审核/张珍;编辑/大学生通讯社 王杨馨)


分享
最新新闻
理工印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