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理工故事  教师

理工故事

理工故事

“双创人才”黄寿强教授:科研梦想的引路人

发布时间:2021-10-06 来源:新视野字体:【
浏览次数:6313

黄寿强,1983年出生,博士,中共党员,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将新材料和新技术引入到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实现变废为宝。先后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等荣誉和奖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和企业横向等项目。在J. Am. Chem. Soc.Appl. Catal. B: Environ.J. Hazard. Mater.J. Mater. Chem. AChem. Eng. J.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50余篇高水平论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近30(影响因子大于10论文10),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件。

以科研促教学 以教学带科研

2018年年底入校以来,他依托江苏省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本着为学校资源循环和环境专业服务的目的,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上转换发光、量子点发光、光催化等技术结合起来,高值利用废弃物,开发了一系列环境功能材料,并将它们应用在水污染治理当中。针对有毒重金属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不足的问题,创新性地利用电镀废水和污泥中的重金属以及其中残留的钙源制备了具有纳米级尺寸、高饱和磁化强度和宽吸收光谱等功能的复合铁氧体并构建磁性上转换发光/催化材料。其不但具有优异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而且具备全光谱吸收性能,能够利用所有的上转换发射光进行光降解反应,为含重金属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参考。到目前为止,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环境领域发表了8SCI论文,包括61top期刊论文和12top论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件,申请发明专利8件,科研到账经费超过150万。

攻坚克难 科研拓荒

读博期间实验室电化学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常会产生难闻的氯气,黄寿强想如果这些氯离子能够预先被去除或利用就好了,但国内外相关研究非常少。他尝试了一些小实验,发现竟然有些效果,就申请专利并积累了一批数据。当时虽然对废水除氯行业不太了解,但他坚信这方面研究肯定有用武之地。博士后期间,由于课题需要,废水除氯研究暂停了两年多,但他一直保持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热情。入职后,他尝试梳理废水除氯方面的相关数据并发表论文,但投稿并不顺利,因不是热点领域,编辑找了30位审稿人都不愿审稿。

他始终没有轻言放弃,总是和学生说到“坚持源于热爱,既然选择科研,就要一条路走到底。终于,他接到一个企业技术人员的电话,咨询废水除氯的相关技术问题。自此,他对废水除氯的技术需求有了全方面的了解:行业需求广,但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国内外做得好的课题组很少。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难点也是机遇,于是开始系统性地进行废水除氯方面的研究。他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基于上转换材料、量子点的合成经验,开发了一系列有效的新型除氯剂,并尝试借助新的制备技术和手段,如3D打印技术、微晶玻璃技术、智能机器人等,赋予废水除氯技术新的有效元素。努力解决废水除氯难题的同时,教会学生享受科研拓荒的乐趣。目前,此项除氯技术已获得企业的大力支持,并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产业化正在加速推进。师生共创精英团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以生为本 师以匠心 助生圆梦

截至目前,课题组已成功组建所需实验平台,包括环境功能材料合成设备系统、瞬态稳态荧光光谱仪、离子色谱等,为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搭建了平台。团队现有成员超过20人,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他始终坚持“以生为本 师以匠心 助生圆梦”的教学理念。由于团队成员的知识储备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存在差异,他把握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成长机会。

他从课题组成立之初就注重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本科生面临科研时间分散、理论基础薄弱等困难,黄寿强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提高学术素养,参加常用表征仪器的培训和使用,同时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汇报会议开阔视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期开展团队内部学术报告和交流,密切关注每一个方向的进展,对学生耐心地讲解相关软件的使用和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启发式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验,培养其独立思考及操作能力。万事开头难,在论文、专利写作的初期,他总会逐字逐句纠正,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并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他注重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学生,让他们更加注重于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性实验研究,为后期课题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高年级学生,鼓励他们多读文献多做实验多思考多总结,针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他会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原因以及解决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试错中学习,汲取前进力量。他会悉心和即将毕业的学生探讨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明确职业目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黄寿强先后指导学生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和专利,获得多项江苏省大学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他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带领学生在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不断取得各方面研究成果的突破。实验室灯火通明,点缀凌波湖畔的一年四季,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生成长之道指明方向。

“赓续立德树人的初心,担当为国育才的使命。黄寿强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第一线,潜心探索一条科研育人的立德树人之路,努力成为学生科研梦想的引路人。(文/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杨婷婷;编辑/大学生通讯社 陈小微)

分享
最新新闻
理工印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