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春雨润桃李,耿耿丹心育英才 ——记校优秀教师教育学院郑晓梅老师
2020-09-23  浏览次数: 2131

郑晓梅,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授,九三学社社员。历任教育学系主任、教育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曾任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现为校教学视导组专家暨院教学视导委员会主任。

从教36年来,郑老师一直耕耘在教学一线,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现为校精品课程《教育学原理》暨省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教育学原理》的负责人。迄今为止,在《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评论》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2篇;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等4部;主持并完成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省厅级课题8项以及校级课题5项;指导学生完成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项以及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9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以及校优秀教师、教学成果奖、科技成果奖、大学生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考研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各类校级奖励14余项。

以诚立心,如水至清

熟悉郑老师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责任意识很强的人,严谨务实、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是她留给大家的基本印象。从教30多年来,她一直秉承“教书育人”的职责,恪尽职守。由于她的研究方向是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所以深知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深远影响,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从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或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学生关爱有加,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曾两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

高风亮节,淡泊名利。郑老师工作努力,业绩突出,但面对荣誉和奖励,她总是谦让。在每年的年终考核时,她总是主动说,“不要评我,把机会给年轻人,给需要评职称的老师吧”。2013年学校开展教学名师申报工作,按条件郑老师完全有资格申报,但她却主动打电话让其他教师申报,自己放弃参评。2014年由于身体原因,郑老师辞去副院长一职,但仍然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工作,从不计回报。面对年轻的系主任,郑老师也是大力支持他们的各项工作。每当系主任在工作群里布置任务时,她总是积极带头响应,在具体工作中也常常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学生为本,孜孜诲人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郑老师备课充分,广泛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郑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全方位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深度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考研辅导以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训练等指导工作,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帮助。

对大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承载起专业学习的任务,要想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实现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唯有借助学术研究活动才能得以完满实现。从2001年学校招收首届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方向)的学生以来,郑老师就一直致力于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训练活动。近年来,指导07级教育学专业姚红09级教育学专业夏光祥14级教育学专业吴瑶17级王沁怡等同学申报并获批省级一般项目,指导15级李雪丹与16级徐桂涔等同学获批省级重点(国家级)项目。除省级大创项目外,还指导了10多项校级大创项目。2017年4月,郑老师了一次大手术,住院期间依然指导学生完成了课题开题工作。由于身体原因,郑老师虽然不再承担大创项目的指导工作,可是每当有学生来找她作指导教师时,她又依然爽快地答应,从不推辞拒绝,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学生修改课题申报书。为此,她先后两次被评为校“大学生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近年来,郑老师还一直承担学生考研指导工作。指导的学生分别考取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等学校的研究生。在辅导期间,仔细耐心地关心学生的复习进展与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宽解与帮助,不辞辛苦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曾两次被评为校“优秀考研指导教师”。

甘当人梯,情理交融

在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之外,作为一名从教36年的老教师,郑晓梅老师也非常愿意帮助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从2002年起,郑老师就开始接触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初是承担常州市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课程《高等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学任务,后来承担学校新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讲教师,也是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教学午餐会的首任主讲嘉宾,共担任三次主讲嘉宾,现为学校新教师微课教学训练专家组成员。近年来,还承担学校的教学视导工作以及教育学院教学视导委员会主任一职。仅20182019学年第2学期,郑老师在全校范围内就观摩了近100位青年教师的微课教学比赛。在具体的工作中,她总是直抒己见,毫无保留地根据每位教师的学科特点与个人风格提出建设性的可行建议,受到年轻教师的一致好评。

除了承担学校范围内的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郑老师还积极承担本院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指导工作。30岁左右的年轻女教师,正处于婚育期,同时也是事业发展的爬坡期与关键期,本着“先成家后立业”“安居才能乐业”的思想,郑老师总是从生活、家庭、教学、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地关心自己的徒弟,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所指导的青年教师李丽,在师徒结对期间,顺利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专业的博士,还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考核为优秀。(供稿:教育学院;编辑:大学生通讯社 张婷婷)



 

打印】【关闭窗口